在俄乌爆发冲突之际,西方一方面在国家层面对俄罗斯实施大量经济制裁(impose a raft of economic sanctions),另一方面,在商界、文化界和体育界,一场声势浩大的“封杀运动”也在展开。
“封杀”无处不在。在俄罗斯,迪士尼和华纳兄弟影业停发新片,麦当劳和星巴克关停门店。在美国,超市下架伏特加酒,大都会歌剧院也与它最受赞誉的女高音(the most acclaimed soprano)分道扬镳。更有甚者,国际爱猫联盟也宣布禁止来自俄罗斯的猫或俄罗斯品种的猫参加国际比赛。就在短短半个月之内,俄罗斯的一切似乎都成了西方社会眼中的“贱民”(pariah)。
封杀文化(cancel culture,也译作“抵制文化”)是伴随网络媒体兴盛而产生的一种现象。
现在,西方社会似乎要“封杀”一个国家?随着俄乌冲突持续,封杀行动也愈演愈烈。前几天在英国,卡迪夫爱乐乐团取消了原定于当天演出的柴可夫斯基的《1812序曲》。这一决定甚至在英美都招致大量奚落(ridicule)。
【时人语录】“我真心觉得是一股外部势力花了大价钱做宣传,挑拨两个国家不和”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